网站地图
 
公司概况
公交线路图
便民服务
详细内容
 
当代世界城市低碳本位的交通战略
发布时间:2012-1-21

导读: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21世纪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把减少碳排放作为我国国家战略的一部分已经是大势所趋。交通运输尤其是城市交通所产生的碳排放是减少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方面。建设以公共轨道交通为主的便捷出行模式、大力发展慢行交通系统、限制城市私家车的增长、鼓励新能源技术、合理的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模式等,是适应我国国情的城市低碳交通发展的战略途径。

关键词:低碳交通;低碳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模式

一、城市交通碳排放的世界现状

(一)减少碳排放的全球战略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也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复杂挑战之一,它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秩序、政治格局和世界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及决定世界能源前景的关键。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就对温室气体减排给予了格外关注,一系列的国际行动框架逐步建立,在最近几年,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行动更是如火如荼地开展。

    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把减少碳排放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基本目标是在2050年左右,使碳排放下降到目前碳排放的50%左右。图1展示的是世界主要国家碳排放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碳排放总量已位列第一。由此可以预见,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国家战略的制定将更多地关注我国碳排放的控制与治理。

(二)领跑碳排放的各国交通

    交通运输作为主要碳排放源之一,是国际温室气体减排、缓解气候变化的重要领域。据2009年国际能源署(IEA)出版的《运输、能源与二氧化碳:迈向可持续发展》报告表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约有25%来自交通运输[1]。例如,美国的大气污染50%来自运输工具,日本运输工具所产生的碳排放也占到全国大气污染的20%。我国目前的城市交通运输发展从总体上说仍是一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主要依靠土地、资源等高投入。初步估计,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大约有30%以上来自交通运输的碳排放。因此,研究我国城市发展低能耗的交通运输方式,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构建城市低碳综合交通系统是当前一项迫切的战略任务。

(三)抑制碳排放的中国政策

    200911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2010415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主持召开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研究工作专题会,审议并原则通过《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研究大纲》,从而宣布了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研究正式启动,这标志着交通运输行业应对气候变化、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工作进入有序推进阶段。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发展低碳交通运输,不仅是顺应世界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也是积极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体现,更是我国交通运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

    与此同时,我国不少城市也出台相关政策来减少由于交通运输带来的碳排放。杭州市公共自行车(免费单车)交通系统从200851日起投运,鼓励市民健康出行,改善市民的生活方式,降低出行距离,尤其是降低不必要的长距离出行[2]。在利用新能源技术方面,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公交候车亭,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建设绿色汽车的研发推广基地,加快应用绿色环保车辆。在交通结构优化上,降低小汽车在城市交通中的出行比重,控制私家车过快增长。上海一些区也相继推出免费自行车出行转乘的措施,其产生的效益具有相当的可推广作用。

    在中国香港,居民出行中使用公共交通的比例约为90%,主要通过合并、缩短和更改公交线路,调整公交站点以及公交发车班次等,使公交线路及车辆能够及时满足乘客需求,同时避免资源重复浪费。在城市土地的合理规划方面,香港在火车站及地铁车站附近设置Park and Ride停车场,便于市民由小汽车出行转换为大运量的地铁出行,既可以缩短出行时间,又可以减少车辆尾气排放。在慢行交通系统设计方面,在繁忙地区拓宽人行道,设置港湾式停车站点,减少机动车辆。在现代交通运输技术方面,推广智能运输系统、提供互联网公共服务、开展实时交通资讯,以及使用区域交通控制系统,使得广大出行者能从多方面及时了解交通状况,寻找最优出行路径,提高运输网络效率,缩短驾驶员出行时间,减少汽车耗油量和空气污染物排放量[3]

(四)严控碳排放的发达国家

1、英国

    英国是欧盟成员国家中最积极推进减排的国家之一,其在2009715日正式发布的《低碳交通战略》的文件中,对城市低碳交通提出了以下几点政策和建议[4]:一是明确制定了碳预算,即从2018年到2022年期间将在交通领域减少8.5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是在出行方式的选择上或货物运输方式的选择上,为公众和企业提供更多低碳出行的合理化选择;三是建立智能交通系统,完善交通的一体化,为公众和企业在低碳交通的选择上提供更多便利的选择;四是倡导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加强公众的低碳意识和观念,减少小汽车运行方式的使用;五是利用市场机制推动低碳交通的车型。为鼓励消费者使用电动车和电式混合动力车,已提出给予消费者2000-5000英镑优惠刺激的标准。

2、法国

    1996年法国出台了《大气保护与节能法》[5],明确提出城市交通领域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目标。《大气保护与节能法》对各城市的交通规划目标提出了6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不同城市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有所侧重,即降低小汽车交通量;发展公共交通和低污染的节能型交通方式(特别是步行与自行车);合理分配现有的道路空间以满足不同交通方式的需要;在各种公共场所规划公共停车场;合理组织城市内的货运交通,减少环境影响;鼓励社会企业参与组织雇员的通勤交通,特别是小汽车共乘。

3、美国

    20094月,美国国会发布了《2009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草案[6]。美国的许多城市对于高载客量的车辆给予优先权,通过鼓励市民减少单人开车、提倡多人合用一辆车,引导车辆提高运载率,降低空驶率,在缓解交通拥挤的同时节能减排。2009416日,《美国高速铁路远景》公开发布,以发展高速公路为主,大力推行汽车业的美国也开始青睐高运量、低能耗的高速铁路建设[7]

二、城市交通低碳化的战略选择

    从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可以看出,近年来低碳交通系统发展主要趋势有两方面:一是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主的便捷出行模式,大城市拓宽投融资渠道,集中全力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轨道交通的建设,并极力建立一体化的交通网络,同时采取公交优先、发展快速公交系统(BRT)、公交专用道建设、限制小汽车等交通需求管理措施,以引导居民选择运量大、排放低的公共交通方式;二是通过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推广来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实时引导居民选择出行时间和路线,减少因交通延误造成的能耗和污染,鼓励发展新能源技术,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推行可持续发展政策。

(一)公交优先发展战略

    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主的便捷出行模式,发展公交优先战略,包括发展轻轨、地铁。以地铁为例,它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时、能耗少、无污染排放、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等诸多优点。其单向车道每小时可达36万人次,是私人小汽车的720倍。平均时速可达4060公里,且行驶于地下不受干扰。这些特征充分满足了当前城市交通运输低碳和可持续化发展的需要,环保、高效且服务于大多数民众。表1显示的是各种交通工具相应的碳排放量及经济效益比较。由此可见,公交运输具有优于私人小汽车的碳排放和经济效益特征。

    要鼓励大中城市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还必须配以完善的城市交通网络系统,并配以普通出行者可以承受的合理票价,允许公交车辆免费在高速道上行驶等。城市公交系统的发展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优势:

    物联网的出现使得城市低碳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成为更为有效和实用。

    利用信息化现代交通运输技术加以辅助,向采用公交系统的出行者提供实时交通信息,使出行者尽量避开拥挤地段和拥挤时间段。

    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为居民在出行方式的选择上提供更合理的选择。

    在设计上通过科学规划和建设,提高公交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线路和停靠站点尽量延伸至居住小区、商业区、学校聚集区等城市功能区,提高公交线路的可达性。

(二)发展慢速交通系统

    大力发展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的慢速交通系统,因为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是零能耗,符合低碳环保概念的出行方式。由于诸多原因,近些年来我国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相应恶化,使得其出行比例迅速下降。据统计,自行车出行比例以年均2.5%的速度下降。到2007年,北京市自行车出行比例从2000年的38.5%下降到23%,昆明市从2006年的16.7%下降到13.2%,深圳市更是从1995年的30%下降到4%

    合理的慢行交通系统设计,可以使得长距离、高强度的出行需求由公共交通来完成,衔接交通、短途出行则由自行车加步行的交通方式来解决,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交通模式,也是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措施。根据丹麦哥本哈根的经验,减小马路上的机动车道,拓宽自行车道,增加自行车的停车点,自行车换乘等措施都为自行车出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近年来以小汽车为主的美国也开始注重低碳交通体系建设,通过实施骑车上班日(National Bike to /Work Day停车周(Leave Your Car a Home Week积极倡导和鼓励民众以自行车或步行代替小汽车的低碳出行方式,通过大量宣传的方式,引导民众选择健康、低碳的出行方式。

    我国城市交通建设的发展其主要的缺陷是忽略了慢行交通的发展,一味追求机动车的发展,导致于慢行交通出行方式的环境越来越恶劣,由此使得慢行交通的出行需求急剧下降。低碳交通的发展将迫使我国城市重新考虑慢行交通的需求,由此要全面开始规划慢行交通的发展,制定城市慢行交通发展战略。

(三)限制私家汽车增长

    由于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个人收入的增加,从而使城市小汽车的使用更加普及,使得交通拥挤和尾气排放的问题加剧,造成城市环境恶化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迅速增长,由1995年的249.96万辆增加到了2009年的1.38亿辆。在高速的经济增长与城市化进程之下,中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来自环境和社会的种种压力,必须在保持经济高速稳定增长的同时,又能解决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减少城市能源消耗与废气的排放。不久前的北京大堵车和新车销量创新高,使得是否限制私家车再次成为焦点话题。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以小汽车为导向的交通运输系统发展模式在我国未来的发展中必将受到限制。限制城市私家汽车的增长,适度采取特殊时间、特殊区段的收费模式管理和政策,如拥堵收费,是建设城市低碳交通模式的有效手段。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采用这种经济和管制手段来调节交通流量。例如,英国伦敦对于进入中心商业区的每辆小汽车征收拥堵费;新加坡实行了特殊区域许可证计划(ALS),限制汽车进入中心商业区;法国巴黎征收较重的停车费(Heavy Parking Charges),以限制私人交通运输工具,并鼓励使用公共交通运输系统[8]。实践证明在这些政策实施后,交通拥堵减少了约30%,行驶速度提高了10%20%

(四)减少化石能源依赖

    从长远来看,鼓励发展新能源技术,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也是解决碳排放的根本方法。我国在新能源的技术研究方面与发达国家尚有一定距离。我国将通过所得税减免、进口税收优惠等方法,在政策上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予以补偿,支持企业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和技术改造,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实施推广新能源的车型,在政策上引导民众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尤其鼓励新能源公交车辆的使用,提高城市低碳交通的运输效率。另一方面,采取整治高污染车辆等措施来达到减低碳排量的效果。

 

友情链接
 
曲阜市城乡客运有限公司 2012 版权所有 地址:曲阜市汽车站 联系电话:0537-4710333 传真:0537-4710333
网址:www.qufubus.com 电子信箱:yqfkky@126.com 鲁ICP备13007379号
技术支持麦田网络